嘉義縣今年有61所國中小學參加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深耕計畫,縣府教育處17日於創新學院舉辦教學成果發表會,學生作品展現創作力外,在音樂、舞蹈與戲劇方面也有優異表現,縣長張花冠觀賞後驚豔不已。
成果發表會分成靜態與動態方式進行,呈現藝術家協助老師教學過程,也可看出該校藝術發展特色。例如:雙溪國小找了學生現場揮毫,展現書法教育成果;新港國小東西文化車拼,內容多元;茶山國小推動原民文化工藝,展示學生手製竹槍、獵弓及風笛;全校僅52學生的桃源國小,分組學習繪畫、多媒體及手工藝,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演出動態節目的3所學校中,松山國小原以鼓樂團為基礎,加入計畫後有更多資源強化學生音樂素養,成立國樂團並外聘師資指導,成果斐然;鹿滿國小舞蹈社成立7年,在老師指導及學生努力下,邀約演出不斷,舞蹈比賽也屢獲佳績,明年將代表參加全國比賽;梅北國小推動手偶戲特色課程,滿足孩子求知慾,近來更將小木偶劇團更名為「小夯爐劇團」,透過戲劇方式詮釋書本內容,學生演出生動又活潑,17日演出以在地文學家張文環作品「過重」,獲得熱烈掌聲。
張花冠17日一早參加成果發表會,仔細觀賞學生作品與演出,對孩子的表現感到佩服與欣慰,肯定學校用心推動計畫。張花冠說,許多才華洋溢的人,小時功課不佳,但長大後卻能在各行各業有傑出表現,可見升學考試非唯一道路,這項計畫提供孩子多元的藝文學習課程,幫助孩子打開另一扇學習之窗,在老師指導、家長支持下,培養孩子的軟實力與巧實力,未來更具競爭力。
教育處表示,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計畫」,今年邁入第五年,提出申請學校從第一年23所、第二年49所、第三年56所、第四年72所,到今年61所,顯見各校對藝術與人文教學的重視,透過計畫經費的挹注,建立在地文化特色藝術課程,提升教師藝文教學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助益很大。
今年計畫以「山海藝同遊、文舞樂遨遊」為願景,規劃「美感、自信、創意、精緻」四大面向課程主軸,各校結合藝術家的「技法」與藝文教師的「教法」,共同設計學校藝術與人文的課程,從樂器學習到戲劇舞蹈、書法、版畫及陶藝等多元媒材的藝術創作課程皆有,以不同面貌呈現創意藝文風華,提升現職教師藝術與人文創新教學能力,也深耕各校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永續發展。
現場另有藝教紀錄片欣賞,由六嘉國中、中山國小、新岑國小及塭港國小等4所學校現場播放簡介,展現學生努力學習的成果歷程,及老師的用心教學、指導的過程,提供他校學習與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