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原創音樂劇-「我是油彩的化身」明日(7日)起將在台北、台中、高雄及嘉義市等地巡迴演出,為增進社會大眾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了解,市府將收藏近三千筆陳澄波文物資料加以整理,推出「檔案‧顯像‧新『視』視界-陳澄波文物資料特展」,即起日到11月6日在市立博物館展出。今日(6日)由副市長李錫津主持記者會,邀請陳澄波長子陳重光、外孫蒲浩志及承辦特展的師大白適銘副教授共同參與。
七年前市立博物館啟用時,市府在三樓特別規劃陳澄波紀念區,當時陳重光無私捐出陳澄波2千8百多件文物,成為各界學者專家研究陳澄波必取經之處。陳重光表示,他父親的文物是大家的資產,不是他個人的資產,因個人的能力有限,捐給公部門,就是希望藉由公部門力量妥善保管流通運用,發揮到最大的功能。陳澄波的外孫,也是著名的雕塑大師蒲添生之子蒲浩志則說,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偉大的女人,後人能這麼完整看到陳澄波的文物資料,都要感謝她外婆張捷的辛苦,每一份資料都是珍貴的歷史記憶。
該特展分為東瀛書簡-發現新「視」界,純直的目光-理性之超越,三都之間-旅行日課,藝術殿堂-未竟的美術館,浮光.逆旅.記憶-陳澄波先生生平影像紀念攝影展及美術與大眾-社會性的思考等六大主題,展出陳澄波素描、速寫畫稿、書畫、明信片收藏、簡報資料及與當時往來之藝術家合照等相關資料。並於10月13日及14日二天舉行學術論壇,並邀請國內外鑽研陳澄波及台灣近代美術史的學者專家一起探討陳澄波先生對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影響及貢獻。
「這張畫作,那時全家都在上海,我才五歲,父親畫了一個月才完成。」記者會後,陳重光在李副市長等人的陪同下,巡看特展會場,他並指著牆上陳澄波1931年的複製畫作品《我的家庭》回憶訴說著,他表示,這幅畫還有一個特點,他的父親為了讓畫看起來更大一些,不但從正面構圖,也從俯看角度構圖,李副市長也引述屏師大副校長黃冬富的話,這幅畫當時正值上海動盪,在畫中也看出大人眼神的不安,同時也點出陳澄波畫作細膩的一面。
展出期間為加深各界對陳澄波文物資料展的印象,還有有獎徵答活動,獎品為獨家開發的陳澄波紀念品,機會難得,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