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人文紀錄家魏三峰師生紀錄菸草產業最後身影,留下記憶菸草展,5月21日(日)上午10點,假嘉義縣竹崎鄉立圖書館三樓舉行開展茶會,嘉義縣縣議會秘書長黃尚文、縣府副縣長吳芳銘、縣議員何子凡、竹崎鄉公所主秘游瑞明、竹崎地區農會總幹事林孟怡及地方民意代表蒞臨參與這項攝影紀錄聯展,展出日期:106年5月21日至6月23日(每周2休館)。【TNN記者莊民堂竹崎鄉報導】
106年3月,台灣菸酒公司結束菸葉保價收購,菸業已成為台灣消失的產業,為了紀錄曾帶給農村經濟效益、改善農民生活的菸草產業最後身影,讓嘉義縣種植菸草地區菸農的回憶,而竹崎鄉過去這曾經也是台灣煙葉重要產區,每年入冬到農曆春節前後,是菸葉收成期,採收的菸葉送進菸樓中燻製約需十幾天,日夜燻製不能斷火,所以菸農全家人都要輪流看守,棟棟菸樓夜夜昇火,驅走寒冷的冬意。
嘉義縣政府副縣長吳芳銘說:魏三峰師生紀錄聯展,菸草產業最後身影「留下記憶菸草展」,非常有記憶性,不僅寫照菸農的生活,也記錄時代的變遷,所以應該說兩憶,不僅留下記憶也留下回憶。
鄉土人文紀錄家魏三峰老師說:菸草種植在台灣已超過百年歷史,最早紀錄由荷蘭時期引進,直到日治末期,官方開始鼓勵農民大量種植。終戰後,國民政府實施菸酒公賣,更擴大種植面積,民國50年代以後,開啟外銷通路,種植面積與技術大為精進,菸草成為台灣山麓地帶農村主要經濟作物。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何子凡表示:為給世人在次見證台灣菸草產業曾經的存在,特邀民雄文教基金會-人文攝影班由魏三峰老師帶領攝影學員,用鏡頭記錄煙草整年農物工作,從整地、種植、採收、加工、收購的各種過程,不間斷的跟拍,記錄了台灣最後的煙草記憶,也見證了台灣菸草產業曾經輝煌的過去。這邀請展勾起鄉親共同點滴,為竹崎鄉親找回「留下‧記憶」菸草攝影展,與您再次回味共同的記憶。
現場除了近百幅作品外,也展示了最後一次採菸農民使用的手套,手套的菸油汗臭味仍然保留在手套上,讓參觀民眾除了看照片,還可以用嗅覺感覺最後一年菸草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