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各鄉鎮學校的36名國小學童,25日在假日學校「稻米學院」享受稻米收成的喜悅,小朋友戴斗笠、持鐮刀站在烈日下割稻,汗流浹背,充分體會農夫的辛苦,進而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嘉義縣政府推出五場次的假日學院暑期活動,25日起在溪口鄉進行兩天一夜「稻米學院」課程,包括體驗收割、米食DIY、創意陀螺教學、童玩製作及地方特色產業參訪活動等活動,讓小朋友更瞭解農村文化,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25日一早,參加假日學校「稻米學院」的36名學員,與溪口國小數十名名小朋友,滿懷欣喜的來到溪口鄉公所後方一片金黃色稻田。這片約3.6分大的稻田,是今年二月由縣長張花冠與溪口國小學生親自下田插秧,四個多月來經歷除草、抓福壽螺、施肥、趕鳥等體驗後準備收成。
首先由縣長張花冠、立委陳明文、鄉長劉純婷、縣議員詹金繪、溪口鄉農會總幹事孫英興、溪口國小校長何嘉祥等人,率領所有參與學生依傳統習俗祭拜土地公,感謝土地公庇佑,讓小秧苗變成飽滿的稻穗。
在農事達人示範解說後,張花冠等人帶著所有學童一起下田割稻,每個人都戴斗笠、持鐮刀,體驗「揮汗播種、歡笑豐收」的農村文化,學員以分組輪流割稻,頂著攝氏30多度高溫,有人高興的抓起一把稻穗高喊「好好玩」,有的則說「好熱啊!」。
校長何嘉祥表示,該校學生首次體驗完整的稻米生長過程,並結合假日學校—稻米學院的暑期營隊,讓更多學童參與、體驗農村文化特色,希望藉此播下農業種子,未來有更多新生代願意從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