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縣報導】嘉義縣政府文化處將於1月20、21日,於嘉義縣大埔鄉天主堂舉辦「藝術作為啟動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研討會,以大埔藝術村為例,探討農村未來發展角色,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洽竹圍工作室江小姐(02)8809-3809或 0966-926477,網路報名主旨請註明「大埔研討會」並傳至:bamboo.culture@msa.hinet.net,或傳真至(02)8809-3786。
嘉義縣政府文化處指出,台灣農業鄉鎮在面臨全球化、都市變遷、產業轉型以及城鄉差距逐漸拉大的狀況,面臨人口外移所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而在曾文水庫上方、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內的嘉義縣大埔鄉,還因水源保護區的關係而阻礙了發展,使得大埔彷彿像被時光機器凝結的桃花源。
2007年起,在嘉義縣政府文化處「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與大埔鄉公所的促成下,延伸出一連串藝術進駐大埔的行動,以生態藝術為探討課題的「大埔大師工作營」,開啟鄉民對於藝術進駐更多的期待。
2008年底,在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以及文化處的支持下,大埔又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家駐地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針對大埔在地的產業、環境、社會現況進行理解與介入,參與者背景包括美術、建築、設計、影像與音樂。
包括在地藝術家有王文志、吳娟、林純用,以及來自柬埔寨的Jerome Ming、新加坡的朱展鵬,以及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張清淵老師、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陳正哲老師、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吳瑪 老師等人,分別帶領學生參與,而南藝大博士班也由簡偉斯組成團隊,共同協助推動這個具研究性質的藝術進駐農村的計畫。
而這次「藝術作為啟動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研討會之目的,希望透過藝術家進駐大埔的實際操作,以及其他國內外案例,確認「大埔藝術村」長期經營的可能性與方向,並進而研議,藝術在面對類似大埔這樣的農村、鄉鎮未來發展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協助居民共創未來。
討論課題包括藝術進駐可以為地方帶來的擾動以及效益為何?如何有效突破在地發展的瓶頸?地方塑造呈現的是誰的價值觀、美學觀?理想的駐村模式為何?居民如何成為操作的主體等等。
會中特別邀請生態藝術家Tim Collins與Reiko Goto Collins夫婦,分享他們所提出的「生態參與(Participatory Ecology)」概念與操作,並介紹其在美國、英國與不同社區共同工作以及駐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