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姿柔/嘉義報導】「空城計」是每個人耳熟能詳的三國謀略故事,但諸葛亮是如何巧妙的運用策略騙倒了司馬懿呢?中正大學經濟學系學生 盧姵君參加由科學人雜誌主辦的競賽,她活用「賽局理論」,將數學理論結合歷史故事,解釋「空城計」為何能夠成打蛩纂A優異的作品在競賽中拿下首獎,並獲得八萬元獎金。
目前就讀大四的盧姵君表示,大二時初次接觸到「賽局理論」基礎,當時就覺得此數學理論很有趣,不僅可以探索人作決策的過程,還可以進一步預測或反推對手的行為模式。為了進一步學習賽局,大三時還選修「賽局理論」課程,也讓她對於該理論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競賽以「巧妙的空城計—諸葛亮如何化解危機?」當作競賽題目,也是受到當時課堂期末考題的啟發。
「賽局理論」主要是探求哪一種策略才是他人已選策略下的最適反應,有時也稱為對策論。參加鬥爭或競爭的各方,為了達到各自的利益,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行動,透過推估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在競爭中求生存。例如下棋、打牌、籃球、足球等都適合引用此理論。
中正大學盧姵君在科普作品中,以知名的三國歷史故事「空城計」為主軸帶出理論內容,利用數學理論窺探孔明的謀略思想,更以數學公式分析諸葛亮與司馬懿心理戰過程。她共推演出八種結果,從最初大自然的因素決定孔明兵多或兵少,接著一步一步分析孔明用計或不用計,司馬懿選擇攻打或不攻打會有哪些不同的結果,最後解釋司馬懿決定撤兵的因素是「報償」高低的影響以及關鍵因素「訊息的不完全」,也就是司馬懿無法摸透孔明的心思以及城內的實際狀況,間接成就「孔明大唱空城計」這段精彩的三國故事。 盧姵 君深入淺出的將艱深的數學理論與歷史故事結合,也是她拿下第二屆「人與自然科普寫作桂冠獎」冠軍的原因。
「熱愛寫作一直是我投稿的動機!」 盧姵君表示,對她而言寫作是一件有趣且快樂的事,之前其實就很想嘗試關於科學方面的寫作。在去年第一屆「人與自然科普寫作桂冠獎」時,她其實就曾投稿,但只獲得初試第二名的成績,今年為了再次挑戰自我,決定再度參賽。她花費一個暑假的時間撰寫文本,且在暑假前就已經花費釵h課餘時間做資料蒐集,在作品將近完成時也曾遇到令自己困惑且相互矛盾的部份,但她說「如果連自己都感到疑惑,又要如何讓別人覺得這個理論是簡單明瞭且平易近人呢?」, 盧姵 君抱著堅持的態度一一突破困境。
主辦單位表示,「科普」即為「科學普及」,第二屆延續了第一屆活動宗旨,目的就是希望統整科學知識,藉由生動引人的文筆經驗交流,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進而培養科普寫作人才,提升國內科普寫作能力及風氣。今年寫作競賽收到將近二百份的作品,最後選出二十三位科普寫作之星,其中包括首獎一名、二獎與三獎各兩名等, 盧姵 君同學能從中奪魁著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