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姿柔/嘉縣報導】南華大學八日在嘉義舉辦「評兩岸一甲子座談會」,會中就十一月底在台北舉行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針對大陸學者對兩岸和平協議、和平發展、經濟合作、安全、及台灣國際空間的看法,提出「南部觀點」。
大陸來台參與「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的人士,遍布華北、華中、華南,而台灣得以參與「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的人士,只限北部政學界菁英。為免遺珠之憾,南華大學特別舉辦這項座談會,邀請中、南部學者專家,補充外部觀察,特別是對大陸重量級論文發表者之一貫主張進行檢視,以期有助台灣各界進一步瞭解「兩岸一甲子」之意義。
與談人之一東海大學政治系高少凡教授在會中指出,大陸來台學者此次展現出急欲促成兩岸政治對話的企圖,反映出中國大陸對當前的兩岸情勢仍有三大憂慮,亦即擔心馬政府的大陸政策無法持續、擔心台獨會捲土重來、以及擔心外力干預。高少凡分析比較大陸來台學者的觀點,發現南北學者對兩岸和平發展路徑仍有嚴重岐見,顯示中共當局對此尚未定調,仍在摸著石頭過河。高少凡認為在兩岸均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大陸學者一路促談,顯得操之過急。
主持人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張子揚表示,此次大陸來台學者均主張兩岸和平協議須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比起胡錦濤今年五月第二次「吳胡會」所講的「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來得強硬,顯示大陸學者在兩岸二軌對話故意拉高價碼,以便台灣殺價,但其底線不會逾越胡錦濤宣示的範疇。
與談人之一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副教授楊鈞池認為,擔心台獨已成為中共拒絕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主要藉口,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仍應以「低度政治」議題形塑一套長期維繫邦誼與參與國際合作的外交策略與論述。他建議外交部與中央銀行宜合作努力加入「東協清邁協議」等金融合作機制,參與東協組織內相關的經貿合作議題。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吳建德指出,未來中共對台政策已經出爐,台灣應謹慎以對,特別是關於兩岸談判簽署「和平協議」的呼籲,執政當局應勇於和中國展開政治談判,並就「一個中國原則」之內涵展開對話。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趙文志則表示,兩岸經貿交流具有正面效應,但此次大陸學者一昧強調正面效果,台灣仍應仔細評估潛在的風險。趙文志提醒政府,應注意ECFA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特別是聯合徵信所可能引發的銀行或信用卡客戶資訊安全問題,以及不能排除上升為國家安全問題的可能性。
最後,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指出,此次大陸來台學者均堅持兩岸應先討論如何「結束敵對狀態」,隱含認為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然而這和目前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格格不入,亦難以為台灣人民所接受。台灣在1991年便已宣示終止「動員勘亂時期」,停止和大陸的「敵對狀態」。以目前北京在國際上日益上升的地位,實毋需藉由強調「敵對狀態」的存在,達成在國際法上宣示對臺灣的擁有主權的目的,如此反而不利於爭取台灣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