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澎湖腸病毒發威,造成七所國小及幼兒園停班停課,再者腸病毒盛行於每年的四月至六月,尤其大陸H7N9還在蔓延中,中埔鄉立幼兒園護士王乙筑不敢掉以輕心,利用學校各分班辦理活動,加強對家長及小朋友宣導腸病毒的認識與預防。
【TNN記者莊文祥中埔鄉報導】由於腸病毒重症足以致命,同時擔憂群聚感染,中埔鄉立幼兒園不敢怠慢,因日前澎湖爆發七所國小及幼稚園,共十個班級停班停課。因此中埔幼兒園護士王乙筑,利用母親節前夕,於幼兒園各分班辦理各項慶祝親節活動,加強宣導腸病毒與H7N9的病毒症狀與預防措施。
中埔鄉立幼兒園護士王乙筑指出:春、夏交替的季節,4月至6月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台灣因處於亞熱帶,氣候溫暖且濕度高,終年都可能傳出病例。腸病毒較常侵犯三歲以下的幼童,事前做好預防,才能確保寶寶的平安。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目前共發現六十幾種,包括:二十三種A群克沙奇病毒、六種B群克沙奇病毒、三種小兒麻痺病毒、三十種依科病毒 及最後發現的六十八至七十一型腸病毒等等,因為腸病毒的種類非常多,每次引發的類型都不相同。
病毒的傳染途徑 許多人會以為這是一種和腸胃炎相關的疾病,其實腸病毒很少出現腹瀉、拉肚子的症狀,但是病毒卻會在人類的腸胃道中繁殖存在五至六週,或在呼吸道存在三至四週,所以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會經由接觸(幼兒會因接觸玩具而將病毒相互傳染)、腸胃道(糞口、食物污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染途徑而發病。一般而言,病患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
腸病毒發病七天內是重症發生的危險期,照顧者必須特別小心,若是感染重症腸病毒,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新生兒敗血症、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等。
目前臨床常見的重症腸病毒,包括:克沙奇B群病毒、七十一型腸病毒,根據國內過去疫情的統計發現,腸病毒七十一型發生嚴重併發症的病例小於三歲者占了79%,其中數十名死亡病例是猝死。
其有效預防方法除了居家消毒以外,更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通常會傳染是經由家人或照顧者,自外面帶回的病毒或經接觸或飛沫傳染,或吃進受病毒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或經由玩具接觸傳染。
這種情況下,家人在外面感染了腸病毒,雖然大人本身不發病,卻把病毒帶回家,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家人,特別是嬰幼兒的照顧者,從外返家應更衣及洗手,一定要先正確洗手,才能降低腸病毒的傳染機會。而正確洗手五步驟
濕-以乾淨的自來水沖濕雙手。
搓-雙手抹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揉搓手掌、手背、手指及指尖至少20秒。
沖-用清水將雙手泡沫沖洗洗淨。
捧-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擦-用乾淨的紙巾或面紙將手擦乾,並用擦手紙關掉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