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縣報導〕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將在11月3、4日再度加演果陀溫馨強打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本劇改編美國知名專欄作家米奇‧艾爾邦的同名暢銷小説,根據真人實事搬演一位得到「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的大學教授,在他所剩無幾的日子裡,把自己最真實的生命經驗,傳授給一位世故而冷漠、追求物質的學生,他以自己的生命當作活教材,與他的學生相約在每個禮拜的星期二,展開一場又一場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命對談。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全球被翻譯成31國語言,中文版銷售創下六十萬冊得好成績,全球銷售更高達一千四百萬冊以上,自去年2月起由果陀劇場搬演,由國際大導演楊世彭編導;國家文藝獎得主金士傑及全方位藝人卜學亮共同演出,受到廣大的書迷們及劇迷們的喜愛,累積至今近百場,觀眾數突破10萬人次,二年內更遠赴上海、北京、香港演出。
金士傑在劇中詮釋患有漸凍症的莫利教授,而在演出前,金士傑也做了功課,看過同名小說及電影,也上網觀看漸凍症紀錄影片了解患友的病狀,在果陀的安排下,與卜學亮來到台北祈翔病房探望並了解漸凍症患者的作息;在扮演漸凍症得過程中,金士傑表示「人的生命在最後一秒,能量都被放大了,因為生命稍縱即逝,所以藏著巨大的力量。」對於挑戰演出漸凍人,他喜歡這種這樣的挑戰,因為在舞台上不是張牙舞爪、比手畫腳的表演著,但也不能讓舞台睡著了,當全身不動只剩下一個部位,細微動作就會被放大了。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在19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特別邀請到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誠仁,以及曾為嘉基胸腔內科醫師而現為病友的黃醫師家屬,期望藉此機會喚醒民眾對漸凍症的認識;陳誠仁表示,「漸凍人協會」不久前曾針對近1000名民眾進行全國性電話問卷調查,結果只有3%的民眾清楚知道漸凍人指的是哪種疾病。
陳誠仁指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為「漸凍症」,不同於肌肉萎縮、脊髓損傷、中風或小腦萎縮等,是一個漸進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起因是脊髓、腦幹等的中樞神經系統內控制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產生漸進性的退化所致,會引起全身肌肉萎縮、無力,最後大腦完全喪失控制隨意運動的能力而導致疾病末期的全身癱瘓、呼吸衰竭和死亡;這種疾病並不一定會影響病人的心智運作,許多晚疾病期的病人仍意識清晰,並保留發病前的記憶,對病人及家屬來說都非常辛苦的,而目前ALS仍沒有完全治癒的藥物,發病年齡不一定,又因其病程來的突然,對於病患本身和家屬造成的影響和心理衝擊是非常的大。
黃醫師的家屬表示,嘉義基督教醫院的黃醫師在SARS流行的那一年底突然發病,照顧過程的酸甜苦辛,家屬的體會最為深刻,對於果陀劇場以此題材作為創作,使社會關懷「漸凍人」這個議題,心中有著相當的感懷。
圖說:金士傑、卜學亮與嘉基院長陳誠仁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