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縣報導】嘉義縣環保局為推動正確稻草處理觀念, 31日在民雄鄉鎮北村召開「稻草再利用處理宣導說明會」,會中邀請台南農業改良場嘉義分場羅正宗主任進行稻作廢棄物處理再利用的專題演講,並觀摩農友鄭元喜的示範田,針對稻草掩埋技術作經驗分享。
嘉義縣環保局表示,11月至12月正值第二期稻作收割期,常有農民以露天燃燒方式處理稻桿或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稻草所產生的煙霧和衍生物會影響空氣品質,且有礙人體呼吸系統,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造成溫室效應,因此,環保局不斷向農民宣導,希望可以杜絕露天燃燒所造成的環境危害。
除已於10月24日在新港鄉農會召開二期稻作收割期間第1常次宣導說明會中邀請新港新十大經典米得主現身說法外,也將在11月4日上午於朴子市農會辦理第三場次的說明會,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
環保局指出,農友以掩埋方式處理廢棄稻草可生產出高品質的有機米,將稻桿經裁切、烘乾、上膠、熱壓後可製成相框,編成稻草席鋪在裸露地或營建工地可以減少沙礫揚塵,今年度嘉義縣已輔導15.5公頃營建工地覆遢_草蓆以減少空氣污染,而近來炙手可熱的「生質能」(利用生物產生的有機物質,經轉換成電與熱等可用的能源),也可以利用廢棄稻桿作為燃料、生產酒精等等,所以將稻桿直接燃燒掉真的一種破壞環境與浪費資源的行為。
環保局強調,發現燃燒稻草或廢棄物之行為人,將可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1條規定之「從事燃燒、融化、煉製、研磨、鑄造、輸送或其他操作,致產生明顯之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氣或他人財物」,處行為人新台幣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如因燃燒稻草或廢棄物所造成的濃煙影響道路駕駛人發生車禍或傷亡,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處新台幣6000元以下罰鍰並負擔刑事責任。
環保局去年度已成立「稻草露天燃燒巡守小組」加強稻作區域收割期的巡查工作,除於各鄉鎮進行巡查宣導農民以掩埋、堆肥或其他處理方式處理稻草外,更希望從實務面協助農友解決稻草處理再利用的問題,也希望農民配合法規政策,一起維護嘉義縣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