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
「醫生一生能救多少人?如果做研究有突破,則可救無數的人!」曾任超過20個職位,得過至少30個獎項,「台灣生醫研究之父」吳成文堅決回台創立中研院生醫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3日下午,這位生醫大師受邀,向中正學子暢談自己的人生歷程。
吳成文小時候功課好,父親望子成龍,希望兒子長大能當醫生行醫。但吳成文並沒有依照父親心願成為執業醫師,「我獲選院士前一周,老人家因中風而不省人事,這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從師大附中保送臺大時,吳成文的第一志願是物理系。
但因為父親一句話,轉學考上醫學系後,吳文成從大三開始,對醫學的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天讀到關於「DNA雙股螺旋」的資訊,深深被吸引,「這個最複雜的現象竟然能用最簡單的圖形表現出來!」於是,他主動去找研究細菌學的教授潘以宏,要求跟教授做研究,教授要求他在實驗室洗瓶子,為了做研究,吳成文心甘情願洗了一個月的瓶子。
吳成文卻始終在基礎研究上耕耘,就是這分滿足讓他義無反顧的投入分子生物研究,成為第一位發現基因表達的重要酵素與轉錄因子含有內在鋅(鋅手指,Zinc Finger)的生物學家,也是全世界利用生物物理方法研究分子生物學的科學先驅。已經卸下國衛院院長職位的他告訴中正大學學子,他仍希望盡一己之力,「救更多的人」。